今天張?zhí)旄S袡C(jī)茶小編分享從茶詩解讀中國茶文化。中秋時節(jié),茶葉飄香。漫步茶園,于神思飄飛之際,幾多歷史的面孔又浮現(xiàn)眼前。西晉左思的《嬌女》也許是中國最早的茶詩了:“心為茶chuǎn劇,吹噓對鼎。”兩位嬌女,因急著要品香茗,就用嘴對著燒水的“鼎”吹氣。另一首是孫楚的《孫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的詩句,點明了茶的原產(chǎn)地。
到唐宋以后,寫茶的詩詞驟然增多。細(xì)讀唐宋詩詞,和茶有關(guān)的佳作俯手可拾。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白居易的《夜聞賈常州、崔湖州茶山境會亭歡宴》:“遙聞境會茶山夜,珠翠歌鐘俱繞身”;杜甫曾寫到:“落日平臺上,春風(fēng)啜茗時”。唐代詩人盧仝有一首《七碗歌》:“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章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輕。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詩人把飲茶的妙處寫到了極至,這是藝術(shù)的夸張。雖然是他個人的感受和遐想,卻讓很多愛者心生共鳴。
唐代另一位與茶有關(guān)的名人不可不提,他就是被后世尊稱為“茶圣”的陸羽。他的一部《茶經(jīng)》,不但使國人對茶葉刮目相看,也使這種民間飲品走向了世界。陸羽在他的詩作《六羨歌》里曾經(jīng)這樣輕唱:“不羨黃金,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日從竟陵城下來。”對于茶圣陸羽的傳奇身世,有人用“竟陵野老,詩茶一生”來概括。
宋代文人詠的詩詞特別多,蘇東坡有一首著名的《汲江煎》,很細(xì)致地描繪如何煎茶:“活水還須活水烹,自臨釣石汲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fēng)忽作瀉時聲。枯腸未易禁三wan,臥聽山城長短更。”那種雅致,令人神往。宋代詩人杜小山的一首《寒食》我尤其喜愛:“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元代,也有許多詠茶的詩文。以反映飲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明代的詠茶詩最為著名的是高啟的《采茶詞》:“雷過溪山碧云暖,幽叢半吐槍旗短。銀釵女兒相應(yīng)歌,筐中采得誰最多?歸來清香猶在手,高品先將呈太守。竹爐新焙未得嘗,籠盛販與湖南商。山家不解種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詩中描寫了茶農(nóng)把茶葉供官后,其余全部賣給商人,自己卻舍不得嘗新的痛苦。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清代愛新覺羅·弘歷,即乾隆皇帝,他有一首為后人傳誦的《觀采茶作歌》詩:“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西湖龍井舊擅名,適來試一觀其道……”皇帝寫茶詩,這在中國茶葉文化史上是少見的。
千年古茶,千載流芳,啜飲不盡的是生生不息的文化馨香和精神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