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葉知春 | 2025年有機白毫銀針即 | 2025-04-02 |
> 品質自信,榮譽加冕!張天福有機茶再獲 | 2024-12-07 |
> 一年一歲一典藏!張天福·「十二生肖 | 2024-12-03 |
> 天地開泰,舉國同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 2024-09-30 |
張天福:對福建茶業的貢獻
張天福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茶學家,中國現代十大茶葉專家之一,被譽為“茶界泰斗”,為福建省創辦了第一所茶葉學校(福建省立福安農業職業學校)、第一個茶葉改良場(福建省建設廳福安茶業改良場),第一個茶葉研究所(福建示范茶廠),開創了中國近現代茶業科研、教育之先河,為福建茶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2—1946年,張天福再次應聘到福建協和大學任教,他仍利用教學機會,積極收集茶葉資料,編寫教材,搞好茶業教學工作。1946年后,他又回到崇安接收全國茶葉研究所,成立農業部中央農業實驗所崇安茶葉試驗場,繼續從事茶業科研,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張天福調到福州,先后在中茶福建省公司和省農廳工作,他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省茶葉收購、生產、科研等工作,積極培訓茶葉收購、生產和科研人員,建立機械制茶廠,設置茶葉收購網點,制定合理的收購樣價和評茶計價的方法,指導茶類改制(20世紀50年代初,為適應外銷需要把全省大部分綠茶改為紅茶),籌建全省2個地區茶葉指導所、16個縣茶葉指導站和2個 茶葉試驗場的機構設置、人才配備,促進全省茶葉產銷由混亂逐步走向由序發展。
1953年,他改進由 他早年設計的“九一八”揉茶機為“五三式”、“五四式”揉茶機,分別推廣適應于紅茶、綠茶區,又設計推廣了綠茶三鍋連續殺青機,大大減輕了制茶工藝中的揉茶和殺青勞動強度。同時,還總結了經驗、試驗、示范、推廣茶樹無性繁殖——茶樹短穗扦插法的經驗,大力推廣茶樹良種。
1954年親自赴崇安蹲點,指導創辦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機耕茶場——崇安茶場,為促進福建茶葉發展做出貢獻。1957年,張天福被錯劃為“右派”,直到1980年平反。
在這23年中,他堅守在茶葉生產的崗位上,幾乎走遍福建全省所有的茶區,寫下了大量很有價值的總結、研究和考證等資料,如《福建白茶的調查研究》、《龍巖斜背茶調查》、《閩西山調查茶》、《福建茶史考》等等。
1961年他母親在福州病故,當時他在崇安研究揉茶機棱骨形狀和包揉處理對武夷巖茶外形的影響,無法為母親侍奉送終。他還反復總結、指導對開辟山地茶園非常有價值的“梯層茶園表土回溝條墾法”。他在下放壽寧縣龍虎山茶場期間,帶領職工和知識青年推廣科技成果,改造低產茶園,建立豐產茶園,培養職工,改進制茶工藝,使該場茶葉單產、質量、售價名列全地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