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葉知春 | 2025年有機白毫銀針即 | 2025-04-02 |
> 品質自信,榮譽加冕!張天福有機茶再獲 | 2024-12-07 |
> 一年一歲一典藏!張天福·「十二生肖 | 2024-12-03 |
> 天地開泰,舉國同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 2024-09-30 |
張天福與福鼎白茶的特殊情緣
翻開中華名茶塵封的歷史,福鼎白茶馨香四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福鼎白茶曾以“毫香蜜韻”的獨特風韻遠銷海外各國,是中外互聯互通的重要紐帶,史載曾“運售國外,價與金埒”。
顧名思義,“毫香”屬于物質享受,“蜜韻”屬于審美感受,賦予了福鼎白茶獨特的文化屬性和精神屬性,極大了提升了福鼎白茶的附加值和美學價值,使得福鼎白茶鶴立茶界,獲得“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之美譽。這其中,當代茶界泰斗張天福先生有著特殊的情緣,對福鼎白茶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特殊貢獻。
福鼎白茶制作技術傳承的第一人
1935年8月,張天福到福安縣創辦福建省立福安農業職業學校和福安茶葉改良場,任校長兼場長,并在福鼎白琳設立示范點,挖掘福鼎大白茶傳統茶樹資源。1937年4月,張天福引進制茶機器,將福建從手工制茶帶入到了機械制茶時代,翻開了福建制茶史的新篇章。
1956年,張天福發表《福建白茶的調查報告》,論證:“白茶首先由福鼎縣創制的。當時的銀針是采自菜茶茶樹,約在1857年自福鼎發現大白茶后,于188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銀針,稱大白,對采自菜茶者則稱土針或小白”。并將白茶工藝從“口授心傳”升華為理論,為白茶研究提供文獻資料。
1957年,全國農業大專院校教科書采用《福建白茶的調查報告》,作為茶葉專業主要參考書籍。
1959年,張老提出熱風萎凋初制技術,代替日光曬青,解決雨天曬青問題,為20年60年代白茶熱風萎凋工藝的研發奠定了技術框架。
1960年3月,全國茶葉產銷現場大會順利在福鼎磻溪鎮黃崗村召開,張天福在大會上力推福鼎大白茶茶樹良種,推廣福鼎茶樹扦插育苗技術。此后,張天福走遍福鼎、福安、武夷山等福建廣大茶區,總結出“梯層茶園表土回填條墾法”,確保茶園水土不流失,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保障了茶園高產、穩產、優產。之后,該方法被向全國推廣,并不斷被廣大茶區群眾所掌握。
1984年,農業部命名“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華茶1號”、“華茶2號”。張天福一直倡導的福鼎茶樹良種得到全國推廣。
2004年4月,張老為福鼎白茶題寫“福鼎白茶”證明商標。
2008年4月,張天福有機白茶基地在福鼎市點頭鎮九峰山茶場掛牌。
2015年12月26日,福鼎白茶“申遺”活動現場,106歲的茶界泰斗張天福先生為福鼎白茶親筆題寫了“中國白茶發源地——福鼎”。同年誕辰之日,親自成立的“張天福”有機茶品牌正式掛牌上市 ,成為中國有機茶事業中的強有力的倡導品牌。
張老青年時在福鼎創辦示范茶廠,用科學方法制造白茶,挖掘福鼎大白茶傳統茶樹資源,將“口授心傳”的白茶技術升華為文字,編寫《福建白茶的調查》,為中國白茶經典文獻。不遺余力地宣傳與推廣福建白茶,為后人研究與發展白茶產業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是當之無愧的福鼎白茶制作技術傳承的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