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葉知春 | 2025年有機白毫銀針即 | 2025-04-02 |
> 品質自信,榮譽加冕!張天福有機茶再獲 | 2024-12-07 |
> 一年一歲一典藏!張天福·「十二生肖 | 2024-12-03 |
> 天地開泰,舉國同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 2024-09-30 |
有機一小步,時代一大步
01
—
有機茶起源及發展
歐洲有機農業生產發展較早,且發展較快。有機茶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距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
“生態文明”是國家“五位一體”總體建設格局的一部分。有機是食品質量安全的更高標準,也是國際公認的安全.環保.健康食品。有機茶是中國第一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在中國有機農業方面,有機茶的發展是最早的!
1990年浙江省臨安縣東坑、裴后茶場首次獲得荷蘭有機食品認證機構(SKAL)的有機認證,其生產的茶葉被第一次出口到歐洲,標志著中國有機農業的起步!
1995年中國第一張有機認證證書由國家環境保護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OFDC)頒發。1999年-2000年間,由于缺少市場認知等原因,有機茶初期發展較為緩慢。
2000年以后,有機茶由于顯著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對中國茶產業產生較大影響,逐漸引起茶界及各級政府的廣泛重視,特別是2005年,政府在全國部署開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有機”、“生態”被各地紛紛作為一張名片宣傳。

2011年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號稱史上最嚴的有機產品認證制度。食品安全標準中農藥殘留限量標準也不斷提高,由2005年的9項增加至2018年的65項,目前已位于國際中上水平。2012年國家全面實施《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建立起有機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專屬有機碼為有機產品建立“專屬電子身份證”,規范和保證了有機產品的可追溯性!也保障了茶農、茶企和消費者的權益!
02
—
有機茶標準
有機茶是一種按照有機農業的方法進行生產和加工,在其生產過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化學食品添加劑等物質生產出的,并符合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標準,經有機(天然)食品頒證組織發給證書,是一種無污染、純天然的茶葉。(百度百科定義)
四大特點:無污染、有證書、可追溯、生態化
IFOAM制定的有機茶標準有100多項,其中對茶園的土壤、水質、空氣和茶葉的采制、加工以及茶葉成分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等方面均提出了非常具體的無害化要求,其生產許可證期間僅為一年!
根據認證委員會決議,獲證單位在經過核實蓋章后,領取有機證書之前需要對發證單位檢查員作出書面承諾:
1/茶葉產地遠離污染。
2/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農藥、肥料等禁用物質;在茶葉加工過程中不受機具和燃料的污染;茶制品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防腐劑、添加劑、人工色素等,茶制品生產、提取過程中不使用有機溶劑。
3/貯藏、運輸和銷售過程中不受污染。
4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法和有機茶標準的要求。
有機一小步,時代一大步
2000年以來,以有機茶為代表的有機農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和關注。
2002年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無公害食品計劃”,并確立了“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三位一體,整體推進”的發展戰略;
2012年建立起“一品一碼”的有機產品追溯查詢系統;
2015年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對中國茶業作出重要批示,特別突出了茶葉種植的有機化方向。
2019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從2012年的9項增加至65項;
2020年市場監管總局開展全國“有機產品認證宣傳周”活動。
2021年3月28日,福建省正式發布“福鼎白茶大數據溯源系統”,實現從茶園到茶杯全流程可追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