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葉知春 | 2025年有機白毫銀針即 | 2025-04-02 |
> 品質自信,榮譽加冕!張天福有機茶再獲 | 2024-12-07 |
> 一年一歲一典藏!張天福·「十二生肖 | 2024-12-03 |
> 天地開泰,舉國同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 2024-09-30 |
張天福:數載匠人心,共襄有機茶盛舉
愛茶之心
“我喜歡茶葉,一只腳進了茶界就再也拔不出來,能夠興茶富民就是我人生最大的意義和價值。”
1910年,張天福出生于上海一戶福州籍的名醫家庭,經歷過“九一八”事變,參加過抗日宣傳活動。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他看到祖國農業落后,人民缺衣少吃,家鄉福建三大特產之一的茶葉衰敗不堪,決心報考農校,振興祖國的農業茶業。
立茶之志
人生發展道路面臨重要抉擇時,張天福志存高遠,心憂天下,選擇了一條追求光明、走科技興茶救國興國的道路。
張天福的父母是福州名醫,他又是家中獨子,父母希望他能繼承祖業。但他卻選擇學農,他認為中國數千年以農立國,萬事以農為本,應當改革農業,走農業救國的道路,自己應當站在復興農村的最前線,做個帶路的急先鋒。
青年時代的他曾書“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抗日戰爭年代寫下自己的勵志豪言:“立己立人,強國強種”。因此1929年,他先在福建協和大學修完一年的基礎課程后,20歲便以第一名成績毅然改入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就此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
走茶之路
“我的一生,永遠是學生,愿在有生之年,同大家一起,立足于解決福建茶葉生產中的現實問題。要深入實踐,從源頭創新、打基礎做起,望能群策群力做出成績,報效祖國和人民。”
張天福1932年從金陵大學畢業后的80多年里致力于茶葉教育、生產、科研和茶文化傳播工作。遇茶事必躬親,傾身事茶不知勞,堅持長期駐扎于田間茶園,他幾乎走遍福建全省所有的茶區,寫下了大量有價值的總結、研究和考證等資料,帶領科研人員攻克了制約烏龍茶品質最關鍵的“做青”工序難題,改寫了幾百年來看天做茶的歷史。

親自示范推廣高標準新茶園的建立創新《梯層茶園表土回溝條墾法》,力求從茶園到茶杯,每一片茶葉都經得起考驗,為茶葉品牌化寫下了濃重的一筆,為中國有機茶發展的奠定了堅實科學的基礎…
成茶之師
“我今生最大的夢想就是讓國人喝到真正有機茶!”
張天福先生矢志許茶,以茶報國,真正的把科學技術同經濟建設相結合,立足科技創新,敢為天下先。在張天福的推動和中國茶人的努力下,科技和管理讓中國茶葉走上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軌道。張老對于茶界的貢獻不僅在于他對科技興茶與茶葉技術的革新與開拓,更讓人感動的是其在耄耋之年依然還在為培養茶學專業人士,以及弘揚茶文化而奔走,親創有機茶品牌,為中國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張老用整整一個世紀的堅持,為我國茶業的發展推波助瀾,更演繹了“堅持就是成就非凡的標準”;見證了百年中國茶業之崛起,并且直接參與了復興中國茶葉的偉大歷史進程,被尊稱為中國“茶界泰斗”。他用一片樹葉實現強國民夢,讓中國茶葉重新走向輝煌,可卻謙虛地稱自己是“一個茶葉界的小學生”。良知清澈守初心,儉清和靜人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