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葉知春 | 2025年有機白毫銀針即 | 2025-04-02 |
> 品質(zhì)自信,榮譽加冕!張?zhí)旄S袡C茶再獲 | 2024-12-07 |
> 一年一歲一典藏!張?zhí)旄!ぁ甘?/a> | 2024-12-03 |
> 天地開泰,舉國同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 2024-09-30 |
新聞中心
【節(jié)氣】清立云煙騰上下,清明茶韻醉乾坤
作者: 發(fā)表于--2019-04-05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春立云煙騰上下,清明茶韻醉乾坤”
茶和清明節(jié)有什么關系呢?
大家都知道清明節(jié)是要祭掃的,而茶作為一種祭品,早在兩晉時期便已經(jīng)興起。當時主要是南方一些地區(qū),而黃河流域一帶興起以茶為祭,則應該是唐代中期以后。古人視死如視生,生前享用的物品,死后也要能夠享用。而茶作為一種宮廷和民間都喜愛的飲品,作為祭品就不足為怪了。
葉作為祭品,無論是尊天敬地或拜佛祭祖,比一般以茶為禮,要更虔誠、講究一些。皇室用于祭典的,全部是進貢的上好茶葉。一般寺廟中用于祭佛的,也是選用最好的茶葉。如《蠻甌志》記稱:“《覺林院志》崇收茶三等:待客以驚雷莢(中等茶),自奉以萱草帶(下等茶),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蓋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自奉也。”從此段記載中不難看出,以茶為祭的普遍和以茶為祭的受重視程度。
我國古代用茶做祭,一般有這樣三種形式:一是在茶碗、茶盞中注入茶水;二是不煮泡只放以干茶;三是不放茶,只放置茶壺、茶盅作象征。但也有例外,如明徐獻忠《吳興掌故集》載:“我朝太祖皇帝喜顧渚茶,今定制,歲貢奉三十二斤,清明(前)二日,縣官親詣采造,進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在宜興的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就是說,在明永樂遷都北京以后,宜興、長興除向北京進貢芽茶以外,還要在清明前二日,各貢幾十斤茶葉供奉先殿祭祖焚化。
明前后,大地回春;草長鶯飛,細雨紛紛;春寒乍暖 正是茶農(nóng)采茶制茶的時節(jié)清明前采摘的茶,稱明前茶。得季節(jié)之神髓,時令之精華帶些許初春的寒意,卻有香甜醇滑的驚艷。最早供皇室“清明會”祭天祀祖之用,因此,清明節(jié)也是品嘗明前茶的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