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葉知春 | 2025年有機白毫銀針即 | 2025-04-02 |
> 品質自信,榮譽加冕!張天福有機茶再獲 | 2024-12-07 |
> 一年一歲一典藏!張天福·「十二生肖 | 2024-12-03 |
> 天地開泰,舉國同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 2024-09-30 |
茶界泰斗 || 張天福如茶人生(十三)從日本到臺灣
張天福把自己考察活動的時間,安排得緊緊的。
白天,不是泡在圖書館里查閱各種茶業資料,就是到有關的機器廠,了解茶葉機械的研究與生產情況,或是到效區農村,看看茶葉種植與制作的情況。
張天福發現,日本的茶場非常重視新的栽培技術。例如,日本冬天寒冷,氣溫很低茶樹不容易生長。為了使茶樹草發芽并保持嫩綠,日本的茶農就在茶樹上,覆蓋塑料薄膜保暖。
張天福發現,日本茶葉的制作已經進入了現代機械化的大生產。茶廠環境整潔,制作程序有嚴格的安排,大量使用各種茶葉機械。產品質量穩定,產量也大。
通過參見訪問,張天福受到強烈的震撼:我們中國的茶葉生產,要改變落后的狀況,也要走機械化、產業化的道路,才能與世界各產茶國匹敵。
考察日本農村經濟的陳希誠博士,有他自己的安排。只是晚間一起回到住處晚餐,交流一日所得。
轉眼間,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張天福與陳希誠買了船票,在長崎港登上去臺灣的大郵輪,作臺灣茶業的考察。
郵輪一天一夜,從北到南穿過黃海、東海,到達了臺灣基隆。
桃源縣復興鄉的角板山,有一個不錯的機械制茶廠,張天福慕名而來。
角板山海拔636米,四季氣候溫和,空氣清新。海拔三四百米處,有一片300多公頃的茶園,清晨黃昏有一層薄霧籠罩茶山。利用當地產的茶葉,用機械制出的紅茶,品味醇厚,香氣怡人。
接著,他們又到桃源縣竹北二堡的平鎮茶葉改良場。它開辦于1903年,主要是搞紅茶與烏龍茶的機械制造試驗。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緊張了。臺灣的茶葉生產發展相當快,它的種植與機械化生產水平不低,好些已經走在大陸的前頭了。
協和大學即將開學,張天福只在臺灣逗留了一個星期。能夠多走幾個地方當然好,但受時間限制,只好匆匆離開臺灣,經廈門回到福州。
由于沿途所經之處,盡量投親靠友,學校補給張天福的100塊大洋沒有花完,大大節約了開支。
張天福想的是,我還會來臺灣,多走一些地方,好好地研究一下那兒的茶葉生產,對它加以總結,為發展福建的茶葉提供參考。他相信臺灣茶葉生產的經濟,對整個中國茶葉生產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