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葉知春 | 2025年有機白毫銀針即 | 2025-04-02 |
> 品質自信,榮譽加冕!張天福有機茶再獲 | 2024-12-07 |
> 一年一歲一典藏!張天?!ぁ甘?/a> | 2024-12-03 |
> 天地開泰,舉國同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 | 2024-09-30 |
茶界泰斗 || 張天福如茶人生(八)嚴師·協大·理想
好吧,擺在中學畢業的張天福面前的一條路是升學。
福建協和大學,是美國教會在中國籌建的13所教會大學之一,很不錯,又在福州,就在父母身邊。
協和大學的新校園,在福州東郊10千米的鼓山之麓閩江之畔,占地千畝。1919年10月,請曾經為北平燕京大學設計校園的美國建筑師亨利·墨菲設計的。其中科學館、文學院等主要建筑,還是采用中國傳統古典大屋頂式樣,紅磚青瓦,點綴在古樹叢中,非常優美。曾經在這里執教的葉圣陶先生,在他的散文里寫到:“彼岸的山綿延重疊,有時露出青翠的新妝,有時披上輕薄的霧,有時不知從什么地方來好些云。。。。。。”
“協和大學閩江東,世界思潮此匯通,高山蒼蒼,流水泱泱,靈境出英雄。。。。。。”這是協和的校歌。
協和大學的校訓是:“博愛、服務”。學生除來自福建各地之外,還有浙江、江西、廣東等地的。除了中國文學外,一般專業課全用外國教材,用英語講解。
入學考試對張天福來說,是應該通過的而且他必定能順利通過的。當他優秀成績并被錄取的消息告訴父母時,大家都非常高興,街坊鄰居、親朋好友紛紛祝賀。
不久,張天福在協和大學一間寬敞的教室里,聽美國教授斯考特(Scott,中國名字叫徐光榮)講課。
這位黃頭發、高鼻梁的斯考特,是擔任哲學和英文課的,他以非常獨特的提問作為開場白:
“同學們,請你們回答,自己課桌的長度是多少?”
有個問題出人意料,大家根據目測,估計了一個數字。有的說是三尺二,有的說是三尺三,有的說反正三尺多吧!
“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看看是不是與你目測的數字相吻合。”斯考特接著說。結果是,全班沒有一個同學說的準確,說長道短之間,差異還相當大呢。
“請大家永遠記住,”斯考特教授認真、嚴肅地說,“從事科學研究事業,不能有絲毫差不多的想法。科學必須嚴謹,凡事不能想當然。”
斯考特樸實無華的幾句話,深深地烙刻在張天福的腦子里。從今住后幾十年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老師的話激勵著他,要求著他,并且他還告誡晚學后輩,要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
張天福在協和大學讀了一年,因為學得努力,成績優異,給校長林景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林景潤,莆田縣人,曾經是協和大學政治系的畢業生。以后去美國芝國哥大學深造,后來又獲哈弗大學名譽博士學位?;貒髶文感=淌凇?928年起任協和大學校長近20年,1946年病故于美國。
在教會辦的大學里,第一年念的是基礎課。這些基礎課的學分,各個都會大學可以通用,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帶著這些學分,報考其他教會大學的專業學科。
“攻讀醫學吧,繼承我們的職業,踏踏實實做個醫生,也很不錯的。”張天福的父母對他說。
在上海一年,張天福親身感受到了社會的黑暗和落后。他曾想過,學醫,好好做個醫生,對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會有好處,也可以用醫術解除老百姓的病痛。
但是,張天福想到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非常落后。中國人民缺衣少食,應該振興農業,走農業救國的道路。
對國家政治的腐敗,并不是每個大學生都看得一清二楚。但是像張天福這樣,知道農業的落后是國家落后的原因之一,已經很不容易了。
以農立國,為百姓提供更多的糧食,使國家富裕強大,這是很樸素的民族情感。
再看看福建,福建有茶、紙、木材三大特產,關系到國計民生,都沒有很好地利用和發展。張天福反復思考,何不從我做起,復興農業,做個帶路先鋒。
張天福是個很有抱負的青年,他不同意父母的指點:“我想報考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
“我們想的是救中國,從發展農業上下手。。。。。。”張天福說。
其實,在福州格致中學讀書的時候,張天福就與幾個知心的同學,如王世浩、林傳光等,經常聚集一起,談論國家時政,憧憬未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打算,希望將來成為頂尖級的農學家。
張醫生夫婦對自己獨根苗子的勸說,看來是沒有希望了。張天福的理想、報負,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痛苦的思想斗爭”,還是尊重兒子的抉擇。